設計師的路//基本設計(一)3 - 第一次交作業

  1. 設計師的路//基本設計(一)3 - 第一次交作業

設計師的路//基本設計(一)3 - 第一次交作業

原文連結: https://darkblack01.blogspot.com/2011/11/blog-post_5871.html
移植時的最後更新日期: 2012-02-21T11:00:04.701+08:00

基本設計(一) 第八堂課上課心得
2011/11/21


第一次的作業,非常有信心
從上次課堂中,不斷的練習,模仿同學的字體寫一寫,從中體會其趣味,再回想自己是不是有自己想做的字型卻一直沒有把它熬成作品呢?

 







 
 




結果,我的心中浮現了一個又一個「角頭」的字,就是筆畫的開頭,都是角,然後過去是以胖胖體的方式表現,當然成效不彰,這次,以變體字的架構,三角形的筆畫做搭配,做出來的字體(不知道這樣算不算原創)



結果,老師評:
字太小,力量無法展現出來
1.字變大,力量直接變大,也可以
2.筆畫做編排,讓力量可以放出來,也可以

原本的字,就是這樣四平八穩的,如果可以打破這個穩定,再讓字以另一種方式穩定,就是設計。



評圖:
風格、配置、辨識度

因為聽不懂老師第一次講的,第二次又跑去找老師問
1.空間的利用是目標
2.字變大,力量大,筆劃分配,改變力量

要打破字的四平八穩,又要穩定,就是創造。





特徵?防礙:意外的變化;

改東西?不習慣:回到原本的;
用基礎的根基→調整→新的

特微要創造出來,就算沒有也要創造出來,堅持的創造力。

分開→改變字的寫法→合在一起

深厚的基礎,造成自己造字,在某部份超過別人,也造成自己的框框,也是包伏。

很一劃都很強,會迷路(視線失焦)
如同字的轉折點過度強度,會讓字消失。


用水泥蓋出一個框框,再讓植物長在框中
若它自己長,就不會隨框長,而更有生命。





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設計師分享:

包益民
飛利蒲史塔克
車田正美
David Carson
蕭青陽
井上雄彥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
















設計,不是畫圖,是想法

所以,要看書。


書單:

(漏掉了一本《設計的法則》)
這幾本書,給大家入門,我買的就是我漏掉的那一本,的再更新版

有一本《萬物》是德國人寫的,中國人翻譯成簡中,老師很推薦,它提到了模組化設計的力量,老師也有印前言和第一章給我們看,這本書不厚,感覺超有營養。


元素→模組→單元→序列→總集
Element→Module→Unit→Series→Mass

元素經過變形,組成模組
模組經過徵調,組成單元(也就是C++裡的物件)
物件經過利用,組成序列
序列經過流程,組成總集
(後面這兩句是邊打邊想到的)

模組的力量=簡化的力量

這是由東方傳入西方的思維
愈簡單→愈複雜
建構物質的世界
造成
便宜、多樣化、滿足不同需求的人

技術+意識=藝術

建構字=建構世界

東方和西方的字,體系不一樣

美來自體系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下次作業:
把字打散成元素,重新編排在白色的紙上,構成抽象的圖形
四個構圖、不具象、均衡、抽象的美感
可出血(一個變兩個)
白紙、黑色

下下次作業:
承上,可以等比例縮放、複製



心得:
這次對自己的作品很有信心(哈哈~因為夠簡單,所以有信心,只是不知道有沒有人用過就是了),但是「以柔克剛」卻力量不足,原本想使用最簡單的元素,達到組成所有的字,這次我自己著重的重點在於細節的處理上,所以在每一個邊邊角角都很仔細的去處理。似乎忘記「整體設計」這件事,讓每一個字彼此失去了「關係」而單純的只是「用相同的元素組成」,並沒有形成「關係」,自然看不見設計的地方。果然要交作業,才會所有體會。

而且,「就算沒有,也要堅持的創造出來」用紙染墨的思維,而不是字,墨色區塊(也可以說是筆劃)的關係,將重新定義,也會重新找到另一種表現美。

模組化設計的做法,就程式設計來說,到達某一種情況,已經是模組化的設計再進階成單元(只是程式設計使用Object這個字)的設計了,讓單元本身跟著模組,成為單元本身特有的模組,以對應所所的情況。
愈簡單的設計結果,要考慮愈複雜的組成結果。原來,這樣的方式,是源自於東方的思維,讓我愈來愈好奇東方文獻記載了什麼神秘的東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