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閱讀,從電影開始」後心得

  1. 「閱讀,從電影開始」後心得
    1. 皮克斯導演 Pete Docter 對故事的想法 (上)
      1. Joseph Pine-什麼是顧客真正想要的? | Video on TED.com
      2. 03.體驗(Experience)經濟學- WisdomFish - TED
      3. Kathryn Schulz:犯錯的價值| Video on TED.com
      4. 史蒂芬霍金斯-我們的宇宙如何開始? | Video on TED.com

「閱讀,從電影開始」後心得

原文連結: https://darkblack01.blogspot.com/2012/02/blog-post_09.html
移植時的最後更新日期: 2012-02-09T13:08:09.477+08:00

警告:若你尚未聽過蔡老師的這個講座,勸你不要點進來(愈是這樣講,愈是想看是吧?)雖然老師說「做筆記的人,別記我投影片上的字,或我講的話,要記下你想到的事,然後回家把它想完,就是你的收獲」但是我還是全記下來了。^^



閱讀,從電影開始

先看篇,志浩老師的文章


taiwan.chtsai.org
閱讀是人類有史以來所發明的最複雜的認知技能。要將印刷的符號解碼還原為有意義的語言,涉及了包括知覺、記憶、語言和思考等認知歷程及不同認知歷程間的交互作用。閱讀技能並非與生俱來,需要反覆的練習才能熟練,也不是每一個人最終都能熟練地閱讀。


以心理學的角度,閱讀理解=電影理解

電影,由一幕一幕組成,而書,是一個字一個字組成,兩者都可以穿越時空,都有結構性,都需要理解、由基本常識和平常的經驗,理解出來不同程度的體驗。

看電影的重要→閱讀的層次

為什麼要看電影
電影是八大藝術之一,卻是最通俗的,也是通俗文化的一部份,以所有藝術的形式來說,它是通俗的。

電影的看見是非常真實的,因為他容易投入,投入電影之後,隨劇情從現實脫離。
看電影可以從現實中解脫,在面對問題時,可以靠電影脫離問題,電影結束後再回到問題,會對解決問題很有幫助。

看洋片雖然有普世價值,像愛情或正義,但是文化不同,很多幕不會有導演給觀眾的共鳴(像鋼鐵人2吧?對白速度快,笑點都是美國文化的一部份)看國片,就懂文化的層次,看得懂比較屬於自己的一部份(像外國不懂「霧社事件」一樣,搞不好日本人當作是末代武士來看賽德克)

電影,也是所有藝術裡使用的元素最貴的,演員、導演、製片…團隊。
電影,是針對觀眾設計的產品,所以只要用正確的態度,一定可以看懂所有的片,觀眾帶著錯誤的偏見解讀,才會看不懂。

電影處理的主題,不受限制。
讓我想到




皮克斯導演 Pete Docter 對故事的想法 (上)


「人們不喜歡被告知怎麼生活,一旦他們發現在被 “說教” 時,就會馬上築起城牆。但電影還是要有個 “主題” 它還是要講某個東西,這個東西必需被隱藏起來,這也是我們俗稱的 “戲劇化”。」


有些片,帶給你好心情,有些片,讓你思考社會問題,有些片,讓你重新體驗,遺忘已久的人生趣味。導演在電影裡放的主題,相當重要。


電影可以傳達高度的真實感。
就是,前面的人演,用攝影機拍下來,然後後製,剪輯,在兩小時內讓你看完。
在這兩小時之內看見的電影,會觸動你的心,那種感受帶來的體驗,是真的,確實觸動你的心,無論整部片是否曾經發生,是否真人真事。
讓我想到一場TED,用迪士尼的例子告訴我們,體驗經濟的不可取代性,讓人願意花有價的錢,感受無價的體驗,一切終將成為值得。



Joseph Pine-什麼是顧客真正想要的? | Video on TED.com

www.ted.com/…/joseph_pine_on_what_consumers_want.ht… - 頁庫存檔
TED Talks 顧客想要體會到他們買的是貨真價實的,但是"大量客製化"的作者Joseph Pine要賣可靠的東西是很困難的,因為根本沒有那樣的東西。他提供一些人造的, 


附上別人寫的心得


03.體驗(Experience)經濟學- WisdomFish - TED

sites.google.com/site/wisdomfishted/…it/the-experience-economy
現代的資訊管理學系教育, 逐漸納入"服務科學"的研究發展, 在經濟學家或其它管理學家則將之稱為"體驗經濟學", 其實談論的目標都一致(無形且有感官時限的商品), 


所以!

看電影時,暫時離開真實世界,接納電影中的各種假定,經過每一個人過去的經驗,和生活學到的基本常識,由自己建構出一個在自己心中的世界,順利的逃離戲院外的現實世界。



如何看電影?
我們要學習,如何用好的態度面看電影。
會不會看電影?用什麼態度看電影?發現自己只看某種類型的電影?
這樣是不是不會看電影?

1. 克服偏見,意識偏見
從蔡明亮的「黑眼圈」電影海報,你看見了什麼?有沒有辦法客觀的描述出來?
在這過程,是充滿偏見的?它帶有什麼隱喻?真的有嗎?

海報、預告片,會經過導演的設計誤導觀眾,讓觀眾進戲院看時,產生驚喜!

任何人一定會偏好某種電影,但是 偏好≠偏見 我們都有看懂任何電影的能力

「xxx,才是好電影」、「電影有xxx所以不看」、「因為xxxxx,所以要看這部片」

偏見,也許會帶來誤解,也許也會帶來過高的期待,對電影如此,對人,對生活,更是如此,克服偏見,是一輩子的修行。

試著對未接觸過的事,產生感覺。

電影的內容,不應作為判斷好壞的依據
而是是否適當表達主題?這樣的主題,的表達是不是喜歡的?

同性戀的議題,所以不看?那機器人和人類的情感,是不是也不看?

看了才知道,你也會感動,因為這觸動你心中的時刻,真實的情緒,落淚。
好片!

2. 學會自己更包容,多看一部自己不看的片

I(mi) = -log(ri)(一個和訊息有關的數學式,憑印象寫下來,可能有誤)

「訊息」的意思,是什?

沒有意外,沒有訊息。

讓我想到另一篇TED,在告訴我們,犯錯時人當下的感受是什麼?
我們認為我們在做對的事!卻不是!  →  解釋成「犯錯」
而犯錯的感覺,和看見劇情的轉折那種驚喜,其實是一樣的!
我們認為劇情和預測的一樣!卻不是!  →  解釋成「好片」


Kathryn Schulz:犯錯的價值| Video on TED.com

www.ted.com/talks/…/kathryn_schulz_on_being_wrong.ht… - 頁庫存檔
TED Talks 每個人都會避免犯錯,但或許避免犯錯本身就是一種錯誤?“犯錯家” Kathryn Schulz 告訴我們,或許我們不只該承認錯誤,更應該大力擁抱人性中“我錯故我 


有意外性的收獲,就是一種犯錯,就會有訊息產生。

3. 學會欣賞電影的藝術價值
不要因為看不懂,就拒絕(和看書一樣)
又讓我想到一篇TED(因為實在不好懂)


史蒂芬霍金斯-我們的宇宙如何開始? | Video on TED.com

www.ted.com/…/stephen_hawking_asks_big_questions_abo… - 頁庫存檔
TED Talks 延續2008年在TED的主題,史蒂芬霍金斯教授問了一些有關我們宇宙的觀點-宇宙是何時開始的?生命是何時開始的?我們是否是宇宙中唯一的一個生物?


設計要試著在模糊中前進,電影也是如此。
要習慣這樣的感受,在聽不懂、看不懂時,持續接觸,久了就懂了。

4. 欣賞生活的小事,發現生活中的美
注意週圍的人,會發現一成不變的生活,身邊的人也和自己一樣,很類似很類似
試著在公共場所人、速食店、大眾交通工具,去看、去觀察和自己不一樣的人。
漸漸的會培養出注意小細節、欣賞美的習慣。

就不會因為工作沒時間,上班的路太塞,起床太晚…等理由,失去欣賞生活小事的力量,上班的路,你是否有看過它的美?還是只是匆匆的走過呢?而你的人生,是否也這樣走過了呢?

「食物、祈禱、愛」(台灣翻譯:享受吧!一個人的旅行)這部電影,就是在講這個過程,麻痺掉的人生,如何重新復活?人生,如何重新品嚐?在這之中,要和內心交戰到什麼程度?

它有一場TED演講,不過,和電影無關,只是《食物、祈禱、愛》的作者,解釋「紅了」之後,他如何面對自己,和自己相處,和天才相處。



5. 辨識自己對電影的反應

在看完電影後,有什麼感覺?一團東西在那…

試著去表達自己的感覺和想法,在看完電影之後,如果可以,找個地方,花半個小時的時間,將它表達出來,寫下來或說出來,再去看影評。

賽德克上看完時,我只覺得「這真是一部難過的電影,就算是最後,族人殺光日本人了,也看不見莫那臉上,暫時勝利的笑容。」

看了下才發現,這是伏筆,這是莫那面對未來的態度,通往死亡的路,決定自己用什麼方式死去的開始,讓族人都可以回到祖靈,才是他要做的事,而不是…回到過去令他驕傲的生活和獵場。


最好什麼都不知道就去看,尤其是影評!
我們不知道自己會知道什麼,我們無法每一部都看,那要先知道什麼?去看電影。
只要知道基本訊息,就算是「準備好去看電影」了。

別太相信影評,他們是很主觀、用字很強烈的一群人,尤其是在看片前看影評!大忌!
看片之後,也別馬上看影評,你就會完全的相信他講的話,然後發現自己怎麼沒發現這些!真是太不會看電影了…

好的做法是,看完片,也寫完心得,才去看影評!看看別人的想法和你的想法,激盪出什麼?

否則,太相信影評,會失去「獨立欣賞與思考的能力」

多看電影,有益健康

生活中的壓力,無法從電影脫離現實,就會找機會,為小事生氣!

人與人之間,常常互相侵犯,生活中的壓力,指的是為小瑣事心煩的壓力
社會,也會變得不友善。


電影觀=人生觀

大部份的成年人,離開學校之後封閉起來,再也不了解,自己不熟悉的事物。
這樣的生活態度,會影響對電影的態度,影響自己對人生的態度

記得還在當小朋友的時候,不知的事,都要去玩玩看
那觀察很多大人,對於不知道的事,都很少去接觸,用輕鬆的心情玩
所以學習新的事物,比小孩還要慢。

「動機與學習」下週的伏筆。




後記:


今天去影圖聽蔡神教「如何看電影」,真棒。
 · 

    • 黃昱升 有什麼刺點~
      星期二 23:31 · 

    • 王聖凱 電影觀=人生觀。
      星期二 23:33 · 

    • 黃昱升 怎麼說?
      星期二 23:33 · 

    • 黃昱升 我就是對這個看法有歧見
      星期二 23:34 · 

    • 王聖凱 對電影的態度=對人生的態度。
      願不願去改變習慣,有沒有帶偏見,包不包容別人,對電影帶預期,對電影看完的感受…

      星期二 23:35 · 

    • 黃昱升 電影其實是導演對人生的象徵,無法代表人生。
      星期二 23:39 ·  ·  1

    • 王聖凱 從觀眾的角度,不從導演。
      觀眾由看電影的過程,從自己過去經驗+電影的聲光,建構出一個自己建心的世界,每一個人的世界都不太一樣,所以是反映觀眾自己的人生。

      星期二 23:41 · 

    • 黃昱升 另外一個問題是,為什麼不從導演的角度?
      星期二 23:46 · 

    • 黃昱升 另外一個問題是,反映出來的人生是否就是真的人生觀?
      星期二 23:49 · 

    • 王聖凱 因為,今天的主題是「閱讀,從電影開始」是欣賞電影的方式。以通俗藝術的角度看待電影。
      星期二 23:49 · 

    • 王聖凱 如何對待電影=?=如何對待人生
      星期二 23:50 · 

    • 黃昱升 如何解讀電影還需要內力,如何對待人生還要靠修養
      星期二 23:51 · 

    • 黃昱升 通俗的看電影,是激發出欣賞感,這個善意的出發點,大抵上我也是認同的。
      星期二 23:52 · 

    • 王聖凱 如何解讀電影,需要不帶任何偏見的去看電影。不就是修差嗎?^^
      星期二 23:52 · 

    • 黃昱升 解讀電影的出發點,當然也是百無禁忌~
      星期二 23:53 · 

    • 王聖凱 解讀電影
      重點在於,是否誠實面對自己的心?聽見自己真正對電影的看法?還是,看了影評,看了討論才去看電影?
      欣賞電影
      重點在於,不帶任何偏見,包容的去嘗試每一種類型的電影,去試試原本不喜歡的也許,會改變原本的看法,得到一種意外性的訊息,是沒有預料的。

      星期二 23:56 · 

    • 黃昱升 所以很需要電影聊天的朋友~
      星期二 23:58 · 

    • 王聖凱 嗯!今天就有一個阿桑,訴說著他住的地方,有十一家電影院,超級愛看電影的,重要考試的前一天都還在看電影,瘋狂的程度,不是普通的,只是,他看著電影院一間一間的拆掉,心中的不捨和寂寞,真的很沈重,沒有同好。
      昨天 0:00 · 

    • 黃昱升 是阿,我去一些地方遊玩,也會去找找沒有人的戲院。
      昨天 0:03 · 

    • 王聖凱 高雄的老戲院,都有故事呢。很有趣。尤其是帶長輩去逛的時候,都會可以聽故事。
      昨天 0:06 · 

    • 黃昱升 是阿,偶爾也會看老電影,也是好看
      昨天 0:07 ·  ·  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