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前端規格建議
¶給平面設計師的: 網頁前端規格建議
這個文章不是給設計師跨前端用的。而是給設計師與前端工程師溝通用的。先說,我是以前端工程師的角度來看待這樣的情況。
¶緣起
案子的設計師給的畫面尺寸圖,工程師想看見的是
- 量化的顏色標示(色碼)
- 量化的距離單位(
em
,px
,pt
) - 量化的比例關係(
vh
,vw
,%
) - 對齊標示、有邏輯的RWD結果
- …
但是設計師的設計稿的形成過程,腦海中沒有太多的規格數字,而畫面元素關係、美感的掌握才是重點。
若設計師出圖缺乏工程師需要的資訊,工程師往往需要猜測(腦補)、運算…才能接近原稿上「畫面元素關係」,也無法得知設計師想表達什麼。
設計師出圖之後,看見工程師做出來的東西,總是會在心中吶喊著「照著圖做很困難嗎?」
然後工程師一直都沒有辦法忠實的表達設計師的想法,而設計師反而硬是給出的尺寸規格,總是依照目前尺寸圖面給的一些數字+單位
而已。
¶作品載體的改變
codepad裡給的 inch 和 cm ,值都是給 0.1 ,物理單位可以拿尺來量。
¶工業 & 平面設計
設計師受的訓練,是將畫面元素品味化、感覺化的角色,美感是設計師收服客戶的利刃。而且在平面設計的傳統訓練中,作品載體本身並不會有變化,通常是物理介質,像是金屬、壓克力、帆布以及最常見的紙,使用的單位也有一套真實世界的表示方式。
精細度: dpi
尺寸大小: pt
, 公制 (cm
, mm
), 英制 (inch
)
…
¶UI 設計
但是在網頁、UI設計的領域中,相同的地方一樣是對美感的掌握與元素間的關係…等抽象的表達能力,最大的不同在於數位媒介,這種「材料」的熟悉度與掌握,是最大的關鍵,往往也讓設計師覺得「我又不是工程師,為什麼要看原始碼」。
精細度: ppi
尺寸大小: px, pt, em, ex…等
對於常常接網站設計的設計師來,這些東西既不熟悉原理又常見,往往是靠這些不熟的東西和工程師進行溝通,但是又覺得這種術語是程式語言,應該和平面設計無關…
但是岐見往往就在這些地方,造成溝通落差的也就在這裡
¶建議的做法
¶給設計師的建議
設計師要標示尺寸規格時,簡單的分成幾種
- 對齊輔助線(加上文字描述)
- 比例(無單位)
- 距離(選用熟悉單位)
由於網頁是會在各式解析度顯示相同畫面的一種平面媒介,所以縮放、改變大小是很正常,標示上必須要表達
「這個距離,這在畫面縮小時,可縮小」
「這個距離,這在畫面縮小時,不可縮小」
「這個距離,若畫面擠壓到不可縮小的元素時,改成手機版排版」
「這個元素,放置的位置,是因為對齊哪個基準…」
「這個元素,放置的位置,是因為留白多少」
之類的…
好的工程師會透過「對齊邏輯」去抓出「數據規格」
¶必定標示的
- 每個要「固定大小的元素」長寬
- 整個畫面的寬度(設計稿基於多少解析度的螢幕?)
¶給前端工程師的建議
千萬不要硬是要求設計師將這些通通都了解,這…太困難了。對他們而言這很瑣碎又不常用,久了設計師也就忘了。
¶回覆需要的尺寸給設計師
這是必然的一步。設計師不知道施工需要的尺寸是哪一段到哪一段。
工程師要畫箭頭給設計師標示,而且要預計對方只會給你 px
值。
例如: 設計師不會知道 position: absolute
不佔空間,不可以把它當參考點標示。
¶口述的做法
省掉設計師標示步驟
因為我不是設計師,我也無法要求設計師做什麼。
但是我是程師,所以,我可以建議我自己能做什麼。
前端工程師可以盡量了解設計師對於畫面的「定位關係」前後邏輯。如果不行就聽聽設計師如何建構這個畫面的描述吧,聽他用自己的話描述一次。
設計師最常見是靠幾種方式:
- 對齊定位
- 比例定位
- 品味定位
靠「對齊」和「比例」在處理畫面元素,而這也是最具邏輯的表示方式,這一點要好好在每次溝通的機會盡量問設計師,了解後也方便將它轉化為量化規格。
剩下的就是「品味」的問題,就…靠視覺了,不過要使用一項之前,必須詢問品味達成的環境規格。(寬度解析度?螢幕?)
例如: 在fullHD的畫面之下,這兩個色塊之間的關係如圖(不標示尺寸),畢竟有些元素關係就算標示了尺寸也沒有實質的效用。
¶若平面設計師想認識的 RWD 跨 UI 設計的建議
針對網頁RWD
的特性出現的幾個規格要…過目。
vh
, vw
, em
, rem
。[1]
¶還是要溝通!!
上述給設計師與工程師的建議,如果都盡力了,並不代表之後不用溝通了,而是盡可能的增進工作效率。
也不代表完全靠圖溝通,希望可以快快樂樂的工作,不要把太多的時間花在這種可以預測、可以避免、可以變小的問題上呀!